宣城的建没和规划有哪些?
根据《宣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批后公布》,我们可以看出
宣城的建没和规划有哪些,现在简单地分享给大家——
一、 规划范围规划分为市域、城市规划区和中心城区三个空间层次。
市域:宣城市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约1.23万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包括济川、鳌峰、西林、澄江、敬亭山、双桥、飞彩、金坝、向阳(不含鲁溪村)、天湖等10 个街道和古泉镇、孙埠镇的部分(建国村、西马村、正兴村、三里村)、沈村镇的部分(双塘村和太阳村)、养贤乡、五星乡等5 个乡镇,总面积约723 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东至水阳江、人和路-麻姑山路以东约600 米,西至极盛路,南至500KV 高压廊道和川气东送廊道,北至青弋江大道以北1000-1500 米、新皖赣铁路和铜南宣高速,包括金坝和向阳街道的城市集中建设区,总面积约288平方公里。
二、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6~2030 年,近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
三、 城市性质及发展目标(一) 城市性质
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长三角重要的工贸旅游基地、交通物流枢纽,历史文化和山水生态名城。
(二)发展目标
1、城市发展目标:建设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聚力打造“现代产业之城、综合枢纽之城、文化生态之城、平安幸福之城”。
2、城镇化发展目标:2030 年城镇化水平达70%,市域总人口340 万人,城镇人口238 万人。
四、 城市规模至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65万人,用地规模65平方公里(不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15平方公里,下同),至2030年,中心城区人口100万人,用地规模100平方公里。
五、 城乡空间规划(一) 市域
市域空间格局:构建“三区两廊”市域空间格局,即宣城市中心城区(宣州)综合功能提升区、宁郎广产业发展优先区、泾旌绩生态保育重点区、宣郎广宁智创走廊和宣泾旌绩文旅走廊。
市域城镇体系:形成“四级”市域城镇体系,即一级城镇、二级城镇、三级城镇、四级城镇四个层级城镇体系,其中,一级城镇1 个,即宣城市区,为Ⅱ型大城市;二级城镇6 个,即6 个县(市)域中心城区,其中宁国市区、广德县(市)城区、郎溪城区为Ⅰ型小城市,泾县城区、绩溪城区、旌德城区为Ⅱ型小城市;三级城镇25 个,即25 个中心镇;四级城镇50 个,其中建制镇(街道)30 个,乡20 个。
市域重大基础设施廊道: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和高压电力、高压燃气、通讯等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共廊建设,构建市域宣城-郎溪-广德、宣城-泾县-旌德-绩溪、宣城-宁国、广德-宁国-绩溪、泾县-宁国等重大基础设施综合廊道。
(二) 城市规划区
城市规划区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对接周边区域板块,利用外部发展机遇;依托地域比较优势,体现城市职能定位;尊重自然山水环境,形成独特空间格局;做大做强中心城区,注重乡镇特色发展。
城市规划区城乡居民点体系规划:形成“中心城区-镇(乡、街道)-中心村-自然村”的四级体系。镇(乡、街道)一级有7 个发展单元,其中含3 个街道(天湖、金坝、向阳)、2 个镇(孙埠、古泉)和2 个乡(养贤、五星)。规划设置22 个中心村(不含天湖街道);自然村应控制分散的基层村建设。
城市规划区城镇发展指引:城市规划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将周边乡镇/街道强化与中心城区的协调,划分南北两个片区分别进行建设引导。
(三) 中心城区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形成“双城双片、双源双廊”的城市空间结构。
双城双片:综合功能的中部主城和西部新城,产业功能主导的东部片区和北部片区,形成内核外圈的形态格局。中部主城承担城市和区域层面的各项主要职能,以公共服务、居住、商业、商务为主,工业为辅;西部新城形成以公共服务、居住、商业、商务、工业等多元功能复合的综合新城;北部片区形成以工业为主,居住为辅的发展片区;东部片区形成以商贸物流为主,工业、居住为辅的发展片区。
双源双廊:以敬亭山和夏渡森林公园作为生态绿源,以水阳江和西侧开放空间作为生态绿廊,形成山水相嵌的生态格局。
中心城区发展协调区:1)宣郎宁泾协调区:以宣城中心城区为核心,加强宣州区-郎溪县-宁国市-泾县在生态、文化、产业、交通、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领域的协同共治,共同打造宣城市融入长三角和芜马宣一体化先行区、文化旅游与休闲度假目的地,构建绿色发展指引下“网络化、多中心”的城镇密集区。
2)市辖区(宣州区):依托敬亭山、南漪湖和水阳江等核心生态要素,形成“一城(宣城市中心城区)一区(南漪湖生态旅游度假区)一廊(水阳江历史文化生态廊道)”的空间格局,促进山水生态环境和城市空间互融发展。
六、 综合交通规划重点构建“四港汇聚、多式联运”的市域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形成集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港口等各级各类交通相互衔接的综合运输体系,提升综合交通体系的服务水平,突出城乡公交一体化战略。打造“中心城区一小时通达沪宁杭合” 、“市县一小时”、“县乡半小时”交通圈。
统筹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统筹合宣杭廊道,沪宣铜廊道,京(宣)福廊道、宁宣黄廊道,镇宣黄廊道等市域五大交通廊道。
构建高效快捷的中心城区交通体系,规划建设“两纵一横”快速公交系统,形成“四环十二射、横纵四联”主干路网格局。
“四环”:内环(宛陵路-梅溪路-宛溪路),缓解老城交通压力;中环(水阳江大道),疏解中部主城交通,近中期推动水阳江大道部分路段和主要节点快速化改造;外环(青弋江大道-南漪湖大道-陵阳路),串连外围片区和疏解过境交通;高速环(沪渝高速-宣南铜高速-宁宣高速)。
“十二射”:连接中部主城和外围片区的12 条放射状城市主干路,即昭亭路、铁山路、日新路、宝城路、创业路、薰化路、响山路、向阳大道、鳌峰路、阳德路、宛陵路、水阳江大道。
“四联”:是指外围片区之间联系的4条城市主干路,分别为乐义岗路-乐义岗路南延,奉公路-昭亭路-薰化路,宝城路-宛陵路,宣酒大道-梅溪路-响山路。
七、 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根据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建立城市级、片区级、社区级的公共设施分级体系,以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合理配置与布局增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建设宜居生活圈。
城市级:形成“三核四心三带”公共中心体系,具体包括环彩金湖[专题进入>>]综合中心、环宛陵湖综合中心、老城区传统商业中心等三个市级综合性公共核心,敬亭山文化旅游中心、市开发区产业服务中心、区开发区产业服务中心、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商贸物流中心等四个专业性公共中心,梅溪路、昭亭路、宝城路-宛陵路等三条公共服务设施集聚带。
片区级:结合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及各办事处行政管理单元,基于东部片区、北部片区及各其他片区(其他办事处)打造片区级公共服务设施中心,整合各项公共服务设施资源。
社区级:结合居住社区设置社区级公共中心,包含为所在居住社区提供服务的公益性设施和商业性设施,构建15分钟宜居生活圈。
八、 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形成“两廊四核、一轴多楔、一心多点,绿网交织”的绿地系统基本骨架。
“两廊”即水阳江和西侧连续开放空间形成的区域性生态绿化廊道;“四核”包括敬亭山风景名胜区和夏渡森林公园两个区域性生态核心,宛陵湖和彩金湖两个次级生态核心;
“一轴”为连接敬亭山和中心绿地的绿化轴线;“多楔”为连通内部和外部的多个生态开放空间;
“一心”指位于中部主城的中心部位绿地;“多点”指均衡分布于规划建成区内的城市公园;
“绿网”指道路和河流的绿带网络,依托道路绿带、山体、河流沿线等生态空间加强城市绿道建设。
九、 中心城区特色风貌规划
运用城市设计手段,重点打造“五区四轴、五大节点”整体景观框架。
“五区”为老城区(鳌城)、宛陵湖、彩金湖、敬亭山、夏渡森林公园等五个特色景观片区。
“四轴”为“两主两次”四条景观轴线,即敬亭山-中央公园-宛陵湖-夏渡森林公园轴线和彩金湖-中央公园-鳌城-水阳江滨水公园轴线两条主要景观轴线,梅溪路和昭亭路构成的X 形公共服务设施集聚带构成的两条次要景观轴线。
“五点”即中央公园大型景观建筑(中部)、宛陵湖片区大型公共建筑(南部)、彩金湖片区大型公共建筑(西部)、鳌城片区重要历史建筑(东部)、敬亭山入口。(本平台图文编辑:徐厚冰)
- 上一篇:曲阳白家湾滨水公园作文
- 下一篇:哈尔滨湿地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