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的重要性
湿地不但具有丰富的资源,还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 具体有以下方面:
1、生态效益
维持生物多样性。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依赖湿地生存、繁衍的野生动植物极为丰富,其中有许多是珍稀特有的物种,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重要地区和濒危鸟类、迁徙候鸟以及其它野生动物的栖息繁殖地。
2、经济效益
1)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湿地提供的莲、藕、菱、芡及浅海水域的一些鱼、虾、贝、藻类等是富有营养的副食品;有些湿地动植物还可入药;有许多动植物还是发展轻工业的重要原材料。
2)提供水资源。众多的沼泽、河流、湖泊和水库在输水、储水和供水方面发挥着巨大效益。
3)提供矿物资源。湿地中有各种矿砂和盐类资源。
4)能源和水运。湿地能够提供多种能源,从湿地中直接采挖泥炭用于燃烧,湿地中的林草作为薪材,是湿地周边农村中重要的能源来源。
3、社会效益
观光与旅游。湿地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中国有许多重要的旅游风景区都分布在湿地区域。滨海的沙滩、海水是重要的旅游资源,还有不少湖泊因自然景色壮观秀丽而吸引人们向往,成为旅游和疗养圣地。
扩展资料
世界湿地日
湿地具有很强的调节地下水的功能,它可以有效地蓄水、抵抗洪峰;它能够净化污水,调节区域小气候;湿地还是水生动物、两栖动物、鸟类和其他野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孕育和丰富了全球的生物多样性,被人们比喻为地球之肾。
1971年2月2日,来自18个国家的代表在伊朗南部海滨小城拉姆萨尔签署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为了纪念这一创举,并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1996年《湿地公约》常务委员会第19次会议决定,从1997年起,将每年的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湿地保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世界湿地日
湿地是水资源的“贮存库”和“净化器”。湿地具有强大的水文调节和循环功能,可以有效贮存、滞留降水和地表径流,并补充地下水。我国湿地维持着约2.7万亿吨淡水,占全国可利用淡水资源总量的96%。湿地还具有强大的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功能。北京市大量的实验证明,五类恶劣水质流入湿地后,流出时被净化为三类以上水质。 湿地又是“物种基因库”。自然湿地不但是水生动物、水生植物优良的生存场所,也是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特别是水禽必须的栖息、迁徙、越冬和繁殖地。我国湿地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孕育着2200多种野生植物和1770多种野生动物,仅鸟类就达271种之多。自然湿地还为许多物种保存了基因特性,使许多野生生物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安然生存和繁衍。湿地也是重要的“储碳库”和“吸碳器”。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估算,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约储存了2.48万亿吨碳,其中占陆地面积不到4%的泥炭湿地就储存了5000亿吨。我国沼泽湿地碳储量达到47亿吨,仅若尔盖高原湿地就有19亿吨。 湿地还是孕育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逐水草而居”,在与湿地相互依存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人类文明。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孕育了古巴比伦文明,黄河孕育了华夏文明。湿地以其特有的美学、教育、文化、精神等功能,产生了宗教、民俗、音乐等独特文化。许多湖泊是少数民族群众的“圣湖”和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中国四大名楼都位于湿地或其周边地区,成就了许多流传千古的诗词歌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