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老山森林公园里面到底有什么?
只有植物,以下是简介--老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长江北岸,东临南京长江大桥,西靠安徽滁河。公园占地8000公倾,森林覆盖率80%。山峦起伏,古木苍翠,秀竹林立。园中有寺、墓、泉、洞,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
老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南京长江北岸江浦县中部的老山林场。西临滁河,东南靠长江,东北端延伸至浦口与市区隔江相望。从东北到西南,绵延30公里,宽3至5公里,面积76.5平方公里。1991年8月2日,国家林业部批复南京市农林局,同意在老山林场的基础上,建立老山国家森林公园。
老山山势呈西南——东北走向,且西段较高。有3座山峰高度在400米以上,其中龙洞山海拔442米,为江北地区最高峰。龙洞山以东,山体分为南北两列,南列由西华山、馒头山、大马山等山峰组成,北列由太平山、钓鱼台等山峰组成。山体由震旦系灰岩、千枚岩及寒武系灰岩、白垩系砂岩等构成。老山位于流水作用特别活跃的地区,石灰岩溶洞发育良好,已知溶洞有天井洞、龙洞、大小观音洞、文殊洞、仙人洞、白鳝洞等,其中以龙洞最著名。龙洞在龙洞山西南坡,洞口西南向,高约10米,宽50米,洞深40米处分为两岔洞,左岔洞已被碎石堵塞,右岔洞延伸至距洞口约80米处,又有一小岔洞,小岔洞深约30米。老山地区的泉水大都为温泉,已被开发利用的有五柳泉、珍珠泉等7处, 日出水量在1000吨至2000吨之间,且富含矿物质及放射性物质,具有一定的医疗价值。
老山地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3℃,无霜期228天,年降水量1000 毫米。土壤种类受成土母质影响,有石灰土、黄棕壤、紫色土等。自然条件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民国5年(1916), 江苏省教育团公有林第一林场创办并开始在老山小规模造林,至民国21年(1932),共造林18.23万亩,育苗9277.6 万株。抗战期间,造林成果付之一炬。1949年,森林覆盖率仅有0.5%,木材蓄积量尚不足1000立方米。1950年,教育林场更名为老山林场,并承担老山山脉的开发、保护、经营。此后,逐年进行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至1985年,35年中累计造林12.2万亩,每年平均造林3400多亩。在大面积造林的同时,共抚育幼林12万多亩次,对封育的次生林抚育管理面积达3.2万亩次,森林覆盖率已达79.4%。境内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有种子和蕨类植物148科,226种,其中乔木68种,中药材 150多种。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黑松、水杉、毛竹、刚竹、槐、栎、朴、榉、椿等。还有秤锤树、短穗竹、明党参、青檀、野大豆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老山森林公园现有林地9.4万亩,其中针叶林3.7万亩,阔叶林3.5万亩,杉竹1万余亩,果园0.2万多亩,茶400多亩。林木蓄积量约23万立方米,是国内良种林木培育基地之一,也是江苏省重要用材林基地。
老山茂密的森林成为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现有动物50余种,其中鸟类20多种。国家公布的珍稀动物獐、灵猫、鹗等在老山常有出没。此外,老山地区文化古迹较多,著名的有兜率寺、惠济寺等佛教古寺。惠济寺内的一株千年古银杏树,为南京地区罕见。
老山林场在开发的同时对这一国家级的森林公园进行了科学保护。80年代初期,每年松毛虫危害林地0.6~1.0万亩的,治虫施用农药达30~50吨/ 年,造成土壤、水体、作物受污染, 害虫天敌同时受到伤害, 使林木生长衰退。1983年,老山林业科学研究所开始人工驯化灰喜鹊,进行生物防治松毛虫的试验。翌年,在市、县环境保护局的支持下,研究所人工驯化灰喜鹊治虫获得成功,试用区农药施用量大幅度减少,直至停用,松毛虫害得到有效控制,消除了长期化学治虫造成的污染,恢复了森林良好生态环境。1986年,老山林场着手建立5个林区生态良性循环系统工程试验点, 在保证环境质量和松林安全生长的前提下,在林下种植绞股蓝、平菇,养殖蚯蚓等,进行立体经营,为恢复生态平衡和发展生态林业,发挥森林效益创建了新的模式。至1989年,林区木材总蓄积量增至25万立方米,蓄积年增长率为6.72%。
1990年,南京市环境保护局和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共同编制的《南京市自然保护区规划》,将老山国家森林公园划定为老山森林公园与自然景观、珍稀动物综合保护区而成为南京市重点自然环境保护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