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城市景观设计-分享最新的景观设计案例

您现在的位置是:美城市景观设计 > 景观活动 >

景观活动

谁有安徽省寿县瓦埠湖的资料和照片?

发布时间:2021-08-21 05:45景观活动294次浏览
面积 160.00平方公里 深度 最大深度 1.70米,平均深度3.0-4.0米 成因类型 构造湖 瓦埠海拔17米,从白洋淀至钱家滩,南北向长52公里,平均宽仅5公里,湖底高程15.8米。钱家滩以下为东淝...

  面积 160.00平方公里  深度 最大深度 1.70米,平均深度3.0-4.0米  成因类型 构造湖  瓦埠海拔17米,从白洋淀至钱家滩,南北向长52公里,平均宽仅5公里,湖底高程15.8米。钱家滩以下为东淝河的尾闾,河长15公里,有两股水道,一是老河,底宽52~56米,水深3米,泄水流量53立方米每秒;二是新河(1951年开挖),底宽18米,水深4米,泄水流量78立方米每秒。瓦埠湖是淮河中游蓄洪区之一,1954年决口,7月26日最高蓄洪水位达到25.9米(计划最高为22.0米),总蓄洪量38亿立方米,相应水面面积856平方公里。湖至白洋淀注入瓦埠湖,出水流入淮河。  瓦埠湖位于淮河右岸。寿县境内,东淝河的中游,河湖一体,为河道扩展的湖泊。受南北不均匀升降运动,黄河南泛河口段被淤,洼地积水逐渐形成。瓦埠街(现为瓦埠镇)滨其右,故名。湖面跨寿县、长丰两县及淮南市,主要在寿县境内。湖区南起白洋淀,北至钱家滩,长52公里,东西平均宽约5公里。正常水位18.0米,水面积156平方公里,湖底高程15.5米,相应容积为2.2亿立方米。 主要来水南有东淝河,流域呈扇形,属丘陵区。西自龙穴山,东北至吴山庙江淮分水岭以北的来水,分两支汇入瓦埠湖,一支源出肥西的大潜山,一支出六安的龙穴山,两支于董铺汇合后进入平原,至白洋淀进入湖区;东有瓦埠河,亦称沿河,即古阎涧水;西有陡涧河。湖水经东淝河下段于寿县北五里庙,过东淝河闸(1951年建),北流至赵台子注入淮河。总控制面积4200平方公里。 1951年治淮工程中,瓦埠湖被列为淮河中游四处蓄洪区之一,计划蓄洪水位22.0米,总蓄水量12.9亿立方米,水面积386平方公里。1954年大水,未进洪前湖内最高水位已达23.29米,蓄洪存在不少困难,1954年以后从未进过洪。 东淝河闸进洪退水两用,另有船闸(1992年建)沟通淮河。  瓦埠湖原是东淝河中游一段河道,由于淮河遭受黄泛淤积而逐渐形成湖泊。东淝河的上游是起伏不平的丘陵,中下游地形逐渐趋于平缓,远在1500年前的北魏郦道无暮的《水经注》中,东淝河已有“水积为阳湖”的记载,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孙家鼐重修寿县沿城石堤及东门桥, 以后立的碑记有:“寿州为淮南重镇。北负山、西节湖、湖之外长淮限前。东津渡汇东南诸水,由城东绕西北、循山麓而与淮水会。隔隔数十里瓦埠湖,芍陂塘诸水利,盛涨时,亦汪洋巨浸。其水皆以淮为归”。这是历史资料中,最早出现瓦埠湖的名称。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江南安徽全图》(第二十二图),已注有瓦埠湖, 其面积约32km2。可见,瓦埠湖原来只是在大洪水时成积水区,真正形成湖泊还是淮河遭黄泛以后,近百年来才逐渐扩大演变成现状的湖面。据1951年东淝河疏浚工程总结称:“东淝河纵贯寿县的中部,长六十多公里,中游靠瓦埠镇的西边,地势开阔低洼,广袤约达二百五十平方公里,大水停潴则蔚然成湖,故又名瓦埠湖”。在1938年黄泛以后,东淝河身普遍淤高二至四公尺以上,瓦埠湖冬春无法外泄,滨湖田亩麦作年年被水淹没,广大的富乡变成了严重的灾区,治淮委员会成立后即把疏浚东淝河工程列入第一期施工范围内,目的在排泄春季湖水,保证原有滨湖十三万余亩良田之麦收”。

公益广告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