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清源山有哪些历史悠久的古代石刻?
作为古城泉州的名山之首,清源山因石而生,因石而胜。遍布山中的怪石奇岩,被宋元时代的工匠打造成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赐恩岩等题材广泛的石刻杰作。老君岩是我国现存最大的老君造像,碧霄崖的三世佛则是我国现存时代最早、保存最好、位置最东南的三世佛造像,弥陀岩和瑞像岩的仿木构石室则是元明时期木结构做法的难得标本。
老君岩“石像天成,好事者略施雕琢。”这是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泉州府志》对老君岩的评价。老君岩距离清源山正门不远,前有广场,后依群山,这里是整个景区的核心地带。它是中国现存最大的老君老君造像,高为5.63米,厚为6.85米,宽为8.01米,占地面积达55平方米。老子席地而坐,左手扶膝,右手凭几,双眼含笑,须眉皓然,超凡脱俗,栩栩如生,人称“老子天下第一”。整个雕像露天屹立,与自然浑为一体,无论晴日抑或雨雾,都有说不尽的风采。不过在历史上,老君岩曾为规模巨大的道观所围护,其中有真君殿、北斗殿等,后来道观被焚毁,空余老君岩,也便形成了今日的独特景观。
千手岩由老君岩东侧拾级而上,不远可见元元洞天和见龙台,继续向上就是千手岩。千手岩坐落于清源山左峰,又名观音寺,历史上因供奉观音像而得名。寺院规模不大,游客不多,相比老君岩显得非常幽静。大殿中供奉一佛二菩萨,并非观音。究其原因,原宋代观音造像在文革期间毁坏严重,景区管理处成立后,由于其面部早已面目全非,又因为原为男相观音,故修补后更像是释迦牟尼,也便将错就错了。
弥陀岩过千手岩,经振衣亭和弘一法师舍利塔,就是弥陀岩。弥陀岩外有仿木石构石室,建于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内为元代依天然崖壁雕琢而成的阿弥陀佛立像,高5.77米,宽2.5米,周身涂金,足踏莲花,左手平胸,右手下垂,慈眉善目,神态端庄。石室右下方平台处原有古刹弥陀岩寺,塌毁于文革期间。石室前小平台立有两座对称的小石塔,附近巨石耸立,古木交错,历代摩崖石刻遍布其间。石室左侧有一座193个汉字的元代石刻碑文,其中出现了13个简化汉字,为历代所罕见。石室上方不远,还有一处清乾隆年间福建陆路提督马负书手书的“佛”字石刻,号称“闽海第一佛”。
碧霄岩碧霄岩分为上、下碧霄。下碧霄崖壁上刻有藏传佛教“三世佛”造像,为元代泉州路监临官达鲁花赤阿沙于至元二十九年(1295)登临清源山时下令所雕。三世佛是13世纪以来藏传密教佛堂中所供奉的主要佛像,中部为释迦像,主管现代,左侧为药师佛,主管过去,右侧为弥陀佛,主管未来。下碧霄崖的三世佛,是我国现今所发现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好、位置最东南的藏传佛教三世佛造像。三尊均为西藏式样,佛发螺鬓,上置宝严,双耳垂肩,肩宽腰细,均着袒右肩袈,并以袈裟一角搭于左肩上。下碧霄南侧有广钦老和尚塔院,塔院上方的摩崖上刻有“广钦老和尚坐禅伏虎”浮雕。上方为上碧霄,平台后崖壁上刻有巨大的“寿”字。碧霄岩前视野开阔,可俯瞰泉州全貌。
瑞象岩瑞像岩位于碧霄岩东侧,前有多级平台,中部设水池一方,后为依天柱峰而建的石室。石室藏于密林深处,外观为两层,飞檐流畅,与弥陀岩元代石室差异明显。建于北宋元祜二年(1087),最初为木结构,明成化十九年(1483)改为仿木石构建筑,万贯为两层。石室内为刻于宋代的立身释迦瑞像,高4.62米,宽2米。石室左侧有明威将军泉州卫指挥佥事李瀚所书的“重兴瑞像岩记”石刻碑文一方,记载了宋,明修建设和重修像岩的经过。
赐恩岩赐恩岩位于清源山主景区之外,可由正门向东,转北山路前往。赐恩岩位于赐恩寺内,此处原为唐代皇帝赐给刺史许稷的封地,因故得名“赐恩”,而寺旁也建有开闽许氏宗祠。寺内有一尊宋代白衣观音石雕造像,为宋元祐年间(1086-1093)以天然岩石雕刻而成。殿内石柱勒刻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楹联:“不必文章称大士,虽无钟鼓亦观音”,所指正是这尊神像。寺后山遍布历代名人题刻,亦有许多天然石室,其中有唐朝闽中甲第进士欧阳詹的少年读书处,名“欧阳洞”。
本文文字及照片除注明外均为司图博行原创,欢迎关注~
- 上一篇:福建省泉州市清源山有多高呢?
- 下一篇:都江堰旅游攻略详细路线-最好是美食景点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