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不文明行为状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不文明行为排行 论文
关键字:大学 严重 文明 学生 校园 大学生 行为 学校 师大 功利
大学生不文明行为排行榜
师大校园十大不文明行为调查报告
当代中国,大学生被普遍认为是一个高素质的群体,大学校园是广大有志青年梦想的地方。然而,在大学校园里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乱扔垃圾,迟到早退,乱写广告,浪费水电粮食,插队,抄袭作业,考试舞弊,在教室接听电话、聊天打闹,在宿舍深夜打牌、唱歌,衣冠不整,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满口脏话……这严重破坏了大学校园的风气,对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都会有负面影响。很多高校已经认识到这些不文明行为所带来的恶劣影响,并采取各种手段进行治理。作为国家211工程之一的师范大学(以下称师大),要想把自身建设成一流高校就要从各个方向努力、争先,而对校园不文明行为的有效治理理当成为其中之一。为此,我们调研组在3月底进行了“师大校园十大不文明行为调查”。
(一)状态描述
本次调查为抽样调查,调查对象为师大所有学院的在校本科学生,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1124份,回收率93.7%,调查结果如下:
湖南师大十大不文明行为
1 校医院、食堂工作人员态度冷淡、蛮横,工作不认真
2 厕所门、墙壁、课桌上乱刻乱划
3 校园内乱贴乱写广告
4 上课迟到、早退
5 在教室、自习室内接听电话、聊天、打闹
6 浪费水电、粮食
7 随地吐痰、乱丢果皮纸屑
8 沉迷网吧
9 抄袭作业、考试舞弊
10 在公共场所与异性有不得体行为
首先,从上表可以看出,排名第一的不文明行为主体是校内工作人员,而其余九种的行为主体主要为学生。这一方面反映出扩招后师大的相应服务跟不上学生的需要,学生对此有意见而无处说,积而成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生在价值判断上的“双重标准”,即“待己宽,对人严”,这从下面的数据也能得到证明:排名第一的不文明行为得分为3399(按不文明行为的严重程度分为5 4 3 2 1五等),根据1124的回收数可算得它的平均得分为3.6,接近比较严重的等级,而其余九种不文明行为得分在3.1到3.4之间,接近严重。这两个级别的差距显示出调查对象在对人对己上是有“双重标准”的。
其次,这十种不文明行为得分级别都在3以上,可见师大的不文明行为是严重的,这既表现在不文明行为的数量多上,也表现在不文明行为的“传染”速度快上。无论是“乱刻乱划”、“乱贴广告”还是“随地吐痰、乱丢果皮纸屑”,都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再次,“上课迟到、早退”、“沉迷网吧”和“抄袭作业、考试舞弊”的上榜直接表明师大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学风差,甚至厌学。这是非常严重的事,因为一个学校的学生不学习,对学生和学校都是危机。
最后,“在教室、自习室内接听电话、聊天、打闹”、“浪费水电、粮食”以及“在公共场所与异性有不得体行为”表现出当代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但是这种增强了的主体意识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出现了偏差和“过犹不及”。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调查对象对这三种不文明行为的评判是迥异的,评判分数趋向1和5两个极端,呈明显的U型分布。可见,师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存在很大差别;这也集中反映了他们的价值观上的多元化。
(二)原因分析
所谓不文明行为指的是对社会和他人利益的损害和由此对合乎道德的社会秩序产生的破坏。既然道德是社会普遍认可的行为规范,良好的社会秩序是个人发展的必然条件,而人又是理性的动物,师大学子更是“高素质”的理性动物,为什么师大校园有这么多且严重的不文明行为呢?我们分析了三点原因。
1、社会原因。社会上功利诱惑的增多、增强使一些大学生在思想上急功近利,主观上把大学完全当成敲门砖,当成实现其功利的手段。所以他们不在乎“我的大学”怎样,不在乎我的同学怎样,只是去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当然还有人认为功利是不可取的。按照马克斯的观点,这两种认识都是不可取的。功利从来就和道德相对,但不是说二者不可统一,问题的关键在于采取什么样的实践去实现功利。人是社会的人,是社会存在的目的,但是如果一味地只求社会对自己满足而不顾后果,人最终会自食其果。我们的一些大学生就是被功利蒙住了眼,想不到真正实现可行功利的正手段。
2、教育原因。首先,高中与大学的教育从来就没有一个好的接轨,各行其是。高中实行的是严格的管制是教育,学生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都由老师时时监管,从而保证他们在高中“全心全意”学习好“功课”。我们的中学生也不失所望,行为都能合格。但他们的行为只是一种监管的产物,并未内化为自身的认识。也就是说别人的价值观压制了他们自身的价值观,“指导”了他们的行为,长此以来,他们不知道自己所做是对还是错,也不会去关心,他们只关心是否符合了要求。按照社会心理学的观点,他人在场和他人不在场时人的表现是不同的,大学生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脱离了监管阶段,从而暴露出了对那些自己曾身体力行的文明的但并未内化入心的行为的无意识失落。其次,师大的课程和授课教师不够吸引人,而对学生的德育更是沦为一种形式。前者的结果不言而喻,它是学生逃课的外因之一。后者,也是最重要的,造成了学生价值观上的一系列问题。最明显的就是终极追求与主体价值观的不明朗,在价值选择上采取双重标准,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急功近利,体现在实践则是“知”与“行”悖离。我们的大学教育如果在这个方面继续无所作为,再说什么培养综合素质人才无异于自欺欺人。
3、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学校——至少在学生心中——没有尽力考虑学生的利益,各种管理缺乏人性化,服务质量不够;学生不能真正溶入学校,做到爱校如家。各自都拿住对方的不足来说事难免走极端,越来越不满意,从而在行为上产生不文明行为。看起来双方可以各打五十大板,但深入思考就会有另一种答案。当前,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强势无疑是学校,这种地位的不对等要求强势对产生的不良后果负更大责任,同时有义务当然也有能力使之变善。
(三)对策分析
由上述原因分析可知,校园不文明行为的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师大要想在这一过程中走在全国的前列,不仅要有长远思想,把握规律,切忌求“急”求“快”;而且要时时以此为重,按部就般地实施治理措施。
1、从根本上来说,要切实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努力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价值观。这里最重要的是落实,学校和学生双方都应该认识到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开启思维、引导品质、塑造人格、激发理想地方,而且后者作为大学的本质任务存在。这种思维的转变是长期的,但现在就急需一部分人,尤其是教育界领导对此有正确认识;
2、从当前现实来说,要建立健全适当的监督机制。一套合适的监督机制是治理校园不文明行为最行之有效的外部因素。这里的关键是“适当”,且是适当的“监督”机制而非“管制”机制。这个定位是绝对不能偏差的,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因为文不文明说到底是一个道德问题,而道德上的东西是不能强行管制的;
3、从公关学角度讲,要明确定位和处理学校与学生的关系。组织内部公关的成功与否是组织协调的关键,从这个角度讲,作为组织管理机构的学校应该制定和实施学校内部公关策略,努力促成学生与学校的合协,从而使学生的行为自觉符合学校的规范。这要求学校聘用有公关经验和学识的教育者来科学工作,而不能只靠传统型人员;
4 、树立文明楷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一个人的行为一旦得到认同,成为榜样,就能带动无数追随者去与之共同进步;
5 、学校后勤、医保、服务的规范化。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大学校园普遍出现大量不文明现象的今天,我们师大应当也能够开改革先河,树文明新风,建设21世纪的美好校园,成为尘世喧嚣中的一片乐土。也只有这样,随着我们在科研、教学方面的进步,师大才能成为真正的一流大学。
- 上一篇:鲁东大学各校区特点?
- 下一篇:写校园不文明行为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