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校园发展我成长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和谐,则国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和谐的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枫林镇中心小学是永嘉县唯一的一所百年老校,2008年8月,我校乔迁新校区,在总结前人办学思想的基础上,我校提出“以人为本承百年,和谐教育续辉煌”的办学思想。下面就我校如何构建和谐校园文化,谈谈我个人的几点粗浅看法:
一、构建和谐人际文化,促进校园和谐发展。
1、增强学校领导间的凝聚力。
一个团结和谐、彼此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领导集体,必定是一个思想融洽、情绪稳定、工作配合、具有凝聚力的领导集体。领导班子要思想统一,目标一致,团结协作,职责分明。如果领导班子之间为名利、为地位、分帮派、互相明争暗斗、必然造成师生员工思想的混乱,行动的无所适从,产生个性被压抑,矛盾被掩盖,问题被搁置的“稳定局面”。这样的局面,连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都难以维持,就更别谈校园的和谐了。
2、搭建干群交流平台。
学校里领导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是上级与下级、领导和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作为学校领导首先要始终确立领导和教师是平等共事,互相尊重这样一种意识,要尊重教师业务上的专长,做到人尽其才,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业务才干,其次相互沟通,增强了解,听取广大教师的意见,改进工作方法,尽可能解决教师工作、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再次领导要以身作则,做表率。学校的各项工作,开展的各种活动领导能亲自参加,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以良好的形象来影响教师、学生。为了更好地了解师生的困难,顺利地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增进师生与领导之间的关系,我们就采取了领导分组蹲点制度,极富成效。
3、优化教师之间的关系。
教育工作中,教师之间虽有一定的分工, 但所有分工都统一在育人这个总目标中,在教育、管理学生的过程中,特别需要相互配合、协调,做到彼此适应、互相帮助、分工不分家,正确地看待自己,看待别人,尊重他人的劳动。要经常地开展一些教育、教学的经验交流活动,在交流中融合教师之间的关系,把身边的经验利用起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形成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起以民主、平等、和谐为基本特征的新型师生关系,积极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和精神氛围。师生之间应该是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和学生要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是能注意做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平等地对待学生,就能建立一种互相信任、和谐共处的良好师生关系,教师要优化自己的情感,以健康的情感去感染、教育、鞭策和激励学生,与学生平等、友好地相处。改变重智轻德,单一追求智育的现状,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
二、优化校园环境文化,营造校园和谐氛围。
1、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美丽优雅、清洁舒适、宽敞明亮的校园能使人心境愉悦;高大美观、新颖别致的教学楼能使人充满自豪;各种体育、文娱设施能让人身心活跃,积极向上。仅仅去年一年的时间,我校就先后投入一百多万元,建立了3个音乐室,2个仪器室,2个实验室,2个电脑室,1个专业舞蹈室(这可以说这在目前沙头以上的学校中是为数不多的),1个阅览室和1个图书室,购买钢琴2台,电脑100多台,图书近万册,添置课桌椅800套,办公桌椅50套。这样的硬件设施给学生带来了良好的内部条件,学生耳濡目染,会自觉去珍爱它,并乐于在这大好时光中努力进取,茁壮成长。这是形象的魅力,是美的引力。正像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因此,在美的校园形象给学生以感性的“美的愉悦”,而最终达到理性的“美的行为”的实现。
2、“课堂文化”建设上。教师端庄的仪表、文明大方的举止、健康风趣的言谈、严谨的治学态度、崭新的课堂教学艺术等,无不摄入学生的眼睛,注入他们的耳鼓,汇入他们纯真的心田。其得到的是不断上涨的求知热情,是智能增强、潜能的发挥,灵魂的升华。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时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此足以说明,教师语言贫乏,则养成庸懒、不求进取的品格,所以,作为课堂教学主导者的教师,促成良好的课堂文化气氛,对学生意识的形成,行为的取向有着重大的同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