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进校后,社会角色发生哪些变化
新学期开始,大学校园又迎来了一批新面孔。这些大学新生都是经过高考的选拔进入大学校园的,很多人在中学时都是各方面的佼佼者。然而,四年过后,人们也许会发现,同一批进入大学的同学已发生了天壤之别的变化。有的读了研究生,有的进入了名企,而有的同学却连毕业都成了问题。为什么如此?是因为大学新生进入大学后面临着一系列适应性问题,大一新生能否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往往成了这些学生在大学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因素。 “水土不服” 某高校的一位学生高考时以高分被录取,进入大学后,这位从小学到高中在家长眼中的乖孩子突然变得萎靡不振了,经常泡网吧打游戏,学期结束竟然几门课不及格,一学年到头,最后竟然不得不退学。 像这样因为学习不好被退学的大学生在高校只是少数,然而,类似这样初入大学的“水土不服”在很多大学新生身上已频频发生。有一个段子这样描绘大学四年的生活:大一的时候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大二的时候不知道自己知道什么,大三的时候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大四的时候知道自己知道什么。这个段子对大一新生用两个“不知道”,准确道出了大一新生对大学生活的迷茫。 实际上,大学新生容易出现的“水土不服”并非只是学习方面。大体来讲,有以下四方面的不适应。 一是学习上找不到感觉。进大学后大多数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习积极性较高。但同时也感受到了学习的压力。一方面是高手如林,身边的同学学习能力都很强,自己要非常努力才跟得上。另一方面,老师对学生不再像中学那样特别关注,自己放松了没有人提醒。 二是生活上有困惑。大多数同学由中学的走读到大学的住校过集体生活,这在生活上是一个很大的变化。过去集体生活观念淡薄,生活自理能力差,不太懂得社会公德,只希望别人照顾自己,很少懂得照顾别人、相互谦让。因而在进入大学独立生活后,容易与同学闹矛盾,产生心理冲突、困惑和烦恼,由此会产生一种不安全感。 三是心理上不平衡。许多新生在中学时都是学习尖子、优秀学生,是班干部。进校后接触面广了,发现自己不再拥有这一优势,好像是河流汇入大海一样,变得不再起眼,不再是老师、同学经常关注的对象,由此产生心理上的失衡。一些学生接触大学生活实际后,发现了理想和现实的种种差距。如录取专业与入学志愿不符;想象中的大学生活与所见到的大学生活不符;理想的我与真实的我有差距;为实现理想努力付出与结果不相当等等。上大学是为了求得发展、完善自己,进入大学后学生接触的知识不断增多,精神生活领域扩大了,新的想法也就愈来愈多,同时又觉得自己知识面狭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影响了自我发展,由此心理上感到焦虑、不安。 四是人际关系有苦恼。进入大学后人际关系大多是陌生的,人际交往方式又不相同,这使大学新生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面颇感困难。但大学新生又必须尽快地建立起新的人际关系,这种矛盾冲突,造成新生不安、孤独的心理,甚至有些新生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学新生,正处于人生观的转折时期,情绪不稳定,独立意识强烈,许多事情又是第一次经历,因而出现了青年期特有的不安、烦恼、寂寞和孤独。 面临变化 大一新生为何容易出现不适应症?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辅导员辛韫慧认为,大学新生主要面临着两方面的环境变化。一是人际关系的变化。大学生与中学生来源不同。中学生大多在家乡就读,同学间差别不大,容易沟通;而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相互之间的了解磨合需要一定时间。这就要求交往方式要有所转变。有些学生对人际交往的方式与对象的改变会难以适应;有些由于缺乏交往技巧等原因,常难以建立友好的关系。二是教学管理的变化。大学实行学分制,学生可提前修满学分提早毕业,也可以延长学习时间。从管理方法上看,大学更多地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 与此同时,大学的生活环境与学习任务也带来诸多变化。在大学,大学新生由父母安排转为凡事要靠自己处理的集体生活,饮食、气候、语言、作息制度与卫生习惯都有所不同。大学的学习任务比起中学来内容多、任务重、范围广;学习方式由老师安排转为学生自己主动安排学习。 辛韫慧说,大一新生进入大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真正的生活独立性的训练。高中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学习上,生活上的事情绝大部分由父母包办打理,有的家长甚至每天给孩子收拾床被、打洗脸水等。上大学了,这些事情必须学会独自处理了。大学生活要求学生必须自主独立,衣食住行以及学习、交友等,都需要学生依靠自己的知识、能力去思考、判断、选择和行动。 与此同时,初入大学,奋斗目标的突然失去也使大学新生无所适从,感到很迷茫,学习缺乏动力和激情。一部分同学的心态失衡也成为他们约束激励自己的障碍。不少大学生在中学时都是学习尖子,而在人才荟萃的大学校园,他们一下子变成了没有任何优势的普通学生,有的人甚至成为班上的落后学生,这让他们找不“感觉”。 大学新生学习找不到感觉原因有三:一是不少学生对大学学习方式不适应。大学要求大学生有更自觉的学习态度,有独立支配时间和主动学习的能力,有比较强的自学能力和钻研精神,而一年级新生在其中学时往往缺乏这种必要的训练和准备,习惯于教师的灌输和安排。许多同学仍沿用中学老一套,不会支配时间,听课抓不住重点,记不来笔记或记不全笔记,不会科学地、充分地利用图书馆来进行学习,这样由于学习方法的不适应带来学习兴趣减退。二是大学学习本身压力大,竞争激烈。中学的学习主要还是一种应试教育,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入学习,分数成为生活的重心,导致在许多方面发展不好,如学习技能欠缺,知识面狭窄,加上成人的过度保护,缺乏应有的挫折承受能力,因而面对大学高强度、高难度的学习,面对其他同学的学习进步,感到忧心忡忡。三是学习目标不明确。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一些同学的学习是把大学当成唯一的奋斗目标和动力。抱着“竞争胜利者”的优越感跨进大学校门,入学后原有的目标已成过去,新的目标却还未建立,这种新旧驱动力断裂状况,导致新生学习目标模糊,失去了奋斗目标,产生了松劲的思想和行为。 如何适应 大一新生应如何大学生活,从而尽快在大学生活中成长发展?大学新生的学长、辅导员以及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人士认为,大一新生应从生活、学习以及职业发展三方面做起,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辅导员辛韫慧非常强调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她说,好习惯是一个人终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她建议大学新生坚持自己的事自己做,今天的事今天完成,从点滴小事入手,严格要求自己,控制生活节奏,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掌握分寸,把握一个度,处理好学习与娱乐休闲的关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敢对自己的不良习惯说“不”。与此同时,要学习掌握人际沟通技巧。与来自各地、习惯各异的同学交往,需要把握交往机会。首先要做到相互了解,相互适应,要主动交往。其次,同学间要相互尊重,相互关心,为人要诚恳热情,待人要宽,律己要严,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与同学交往还要与人为善,注意人际关系的和谐。 上海交通大学信息工程专业大四学生唐欣伟则为大学新生提出了学习的建议。唐欣伟提醒大学新生,千万不要以为大学是玩乐的天堂。在大学,虽然不会像高中那样公布成绩排名次,但竞争仍然存在,只不过是外松内紧,表面上看不到。因为评奖学金、保研、留学、交流生、推荐工作,成绩都是一个重要因素,很多同学都因为好成绩得到了好机会。唐欣伟认为,大学学习,预习十分重要。大学里几百人一起上大课,尤其是理工科,如果不预习,上课就不知所云。另外,要自觉学习。下课后自习应该整理笔记,好好消化一下,老师布置的书目、论文一定要下功夫认真读。唐欣伟还建议大学新生注意利用学校的资源为自己的学习提供帮助。比如讲座,就是最吸引人也是受益匪浅的,有的讲座甚至会改变你的观念,影响你的行动,改变你的人生。在唐欣伟看来,讲座虽然一般只有一两个小时,老师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讲完自己的主题,而且还要讲得吸引人,这样的话,主讲的老师一定会精心准备,有的甚至会集毕生之所学,旁征博引,口吐珠玑,文采飞扬,激情澎湃。除了讲座,唐欣伟还建议大一新生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室、图书馆、自习室等一切资源,多动手做实验,多借阅自己喜欢的书,这样,无形中扩大了学习范围,丰富了学习手段,学习效果也会大大提高。 辛韫慧说,大学新生进入大学后,要摸索适应大学学习的方法。要注意向高年级优秀学生学习,听取他们介绍自己成长的体会和经验。要正确认识大学学习的特点,逐步摸索与自己水平、基础相适应的学习方法,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学会管理支配时间,学会应用工具书,利用图书馆等条件自学。对于向高年级优秀学生学习,上海交通大学大四学生唐欣伟深有体会。他说,当初入学时,负责接待他的学长就成为他的第一位“老师”,他对学校的很多情况就是通过这位学长了解的。除了这位学长,唐欣伟还经常去找一位学习很好的学长请教,学习他的学习方法,从他那借读很多好书。一些关于自身发展的许多事情,他也经常去向这位学长咨询,诸如哪些课该重点学,哪些课该选修,怎样评选奖学金,以及各专业课老师有什么特点,这些都让唐欣伟很受益。 对于大一新生因为失去奋斗目标而产生的“水土不服”,人力资源培训师朱世杰直言不讳地说,这是因为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引起的。他认为,大学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新起点。大学新生要端正心态,以务实的态度制定出自己在学业、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动手能力等方面的长期的奋斗目标和短期的、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和策略,做好职业生涯设计,激励鞭策自己。朱世杰进一步提醒说,职业生涯规划并非仅仅是做一个设计而已,还需要大学生作一系列的职业准备。大一新生一入学,就要主动接触社会,了解校园文化和职场文化的不同,为自己的职业化作准备。从外在呈现来看,职业化表现在职业资质、职业态度、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技能等方面充分符合职场的需要,其中知识、技能、态度尤为重要;而从内在来看,所有看得见的表现都是由看不见的价值观决定的,因此,职业化是内力的外现。如果将这二者结合起来看,职业化给人的观感是,第一层次看穿衣戴帽;第二层次看待人接物;第三层次则是看价值观。这些都是大一新生从一开始就应该关注、准备起来的。 有关人士指出,大学新生要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除了学生自己要从学习、生活、职业规划等多方面进行调适外,学校也要通过相应措施,为大学新生扫清适应大学生活的障碍。可喜的是,目前,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已受各高校普遍重视,在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中,通过学长、辅导员进行引导,通过开展职业意识教育,为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创造了良好条件。
- 上一篇:校训校风(原创)
- 下一篇:大一新生如何快速适应大学校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