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城市景观设计-分享最新的景观设计案例

您现在的位置是:美城市景观设计 > 校园环境 >

校园环境

现代学校文化制度有哪些方面

发布时间:2022-01-06 17:05校园环境64次浏览
学校文化建设对于教育内涵发展和学校质量提升的重要性是毋须赘言的。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几个阶段,从最初追求规模与效率上的扩张...

学校文化建设对于教育内涵发展和学校质量提升的重要性是毋须赘言的。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几个阶段,从最初追求规模与效率上的扩张到如今转向对质量与公平的注视,教育走上了注重内涵发展的道路。而对于学校的内涵发展,文化建设是学校应对时代变革和提升办学质量最根本也最深层的举措。根据当代教育管理改革的趋势和走向,一流学校的建设关键在于一流学校文化的建设,它是一所学校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综合竞争力的表现。了解一所学校,很重要的就是了解其深层次的文化品质,因为教学模式、管理程序甚至人力资源等都可以引进,唯独文化性格是一所学校独具的生命力。在广大中小学的硬件建设日益趋同的今天,校际竞争已经转向办学质量、办学特色、办学品位的竞争。这时候,学校的文化性格是否鲜明,文化生命力是否旺盛,是否能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就直接决定了学校的成败。因此,可以说学校的内涵发展也即特色发展,而特色发展也就要求学校要从自身的历史和现实状况出发,寻求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
一、学校文化与办学特色关系之辨:以文化建设铸就特色学校
1、如何界定“学校特色”
如何界定学校特色,实在是有太多的理解和认识。有研究者认为,学校特色主要是指独特的办学思想、特色的教师群体、校本化的课程体系、
高水平的特色项目、个性化的学校文化等要素。从本质上来讲,学校特色就是一所学校有别于其他学校对教育教学的个性化(校本化)理解与个性化(校本化)实践,并由此在学校整体风貌上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性。
2、学校文化与学校特色的关系
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特色形成,具有内在要素的高度相关和工作方式上的紧密联系。实践中有学校从形成学校特色的角度,提出了学校文化建设的目标,有学校从全面提升学校文化内涵的角度,提出了学校特色建设的任务。因此,真正的学校文化是有特色的,本身就有校本化和特色化的一面,而真正的学校特色应该是文化性和是整体性的。办学特色的内涵必定有相应的学校文化来支撑,学校文化建设是办学特色的基础,办学特色必然要体现学校的文化建设。没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特色,不成其为特色,不会得到社会的认同。任何一所特色学校,都是继承原有学校文化的优良传统,吸收其精华,并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扬弃,整合改造,从而形成学校的个性风貌。可见,学校文化对学校特色办学至关重要,只有具有不同文化特质与风格的学校,才能形成特色、创立品牌、彰显个性,具有持久的生命力。特色学校总是具有某种文化底蕴而具有继承性、创造性、时代性和稳定性。
[郑金洲:办学特色归根结底要体现在学校自身建设上,或者说体现在学校文化上。学校的办学特色,从文化学的意义上讲,主要涵盖三个方面:一是学校在思想观念、价值规范上的特色。二是学校在制度、模式、结构等行为方式上的特色。三是学校在物质环境、校园建设等方面的特征。]
3、以文化建设铸就品牌学校
致力于学校文化与特色建设研究,一定要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发展,实现学校重构。学校文化建设是为学校的发展服务的,要紧紧围绕教育这个核心。落到实处就是要文化育人。在这个过程中,文化的要义不是作为纯文化来解构的,而是有机渗透在教学、科研等方面,要通过解读、提炼来还原并加以分析。因此,建设学校文化不是一项孤立的工作,而是和培育学生心智品德、提升教学质量、建设优良师资紧密结合在一起。
在本课题研究的方案设计中,我们提出的研究目标是:形成区域内以人为本,以教师学生自主发展为本,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以“和谐、健康、生态、精致、开放、多元”为基本特征的区域学校文化。形成一批以“开放性、多元性、个性化”为文化特征的品牌学校。所以,归结到一点,建设学校文化就是形成学校特色,我们开展学校文化建设这样一个研究项目,最终是要打造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办学特色鲜明、社会声誉良好的优质学校。
二、学校文化与特色发展方向明晰:构建什么样的文化与特色?
当我们认识到学校文化与学校特色之间的关系,明确以学校文化建设作为形成学校特色的努力方向后,需要澄清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构建何种文化特色?
1、回到原点进行思考
学校特色建设不能为特色而特色,需要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与学校文化相一致、相匹配、相吻合的学校特色。在现实形态中,任何一所学校都是有自己独特特征的。所以,回答构建什么样的文化特色,就需要我们回到教育的原点进行思考: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思考办学的核心理念是什么,这是我们进行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曾说:政府反映人性。国家不是石块或木料,而是由它们的公民的品格做成的。如其所言,文化建设的最终成效是要体现在人身上的。办学特色最终体现为所培养学生的质量和综合素质、科学研究的水平以及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我们所要构建的学校文化特色,就是要培养出有较高文化素养和特色品质的人。围绕这一核心价值观点,我们所倡导的办学特色,必须以学校优秀的文化底蕴为基础,是在鲜明有个性、明确并深刻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形成的校风、教风、学风、校训等不同于其他学校的学校精神和文化传统。应该是一面长期探索实践中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的、具有学校个性的旗帜。它遵循教育方针和教育规律,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的检验,并且有无限的发展前景和空间。
在本课题研究的方案设计中,我们提出的区域学校文化建设研究的总目标是:区域形成“和谐、健康、生态、精致、开放、多元”的体现生命成长的,具有闵行特色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呈现多元、人本、开放、个性化的特征,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历练出一支有智慧、有创造的专家型校长队伍。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团结协作、并逐步形成学校独特的学生文化,在教师的师德建设与专业成长中能呈现继承发展、追求卓越、廉洁高效的教师文化。可以看出,我们所倡导的学校文化特色应该是基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为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终结点还是为了提升学校质量和育人水平。
2、校长的角色与职责
校长作为学校的核心和灵魂,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提出并阐释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为此,校长应该对社会改革和发展的形势、教育事业的性质、学校的历史和现实、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等都有比较全而和深入的了解。既要有识别教育改革机遇的敏感性,又要有捕捉发展机遇的胆略,树立现代办学理念,在重视校长和学校领导班子在形成学校核心价值观中的主导作用的同时,也要广泛地征求广大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并努力把办学理念转化为师生的共同追求。
可以从如下四方面来判定办学特色:1.校长是否有独特的办学理念;2.学校是否有独特的校园文化;3.学校是否有体现办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4.学校是否有特色教师和特长学生。
三、学校文化与特色发展路径选择:如何构建文化与特色?
1、理清基本思路
学校文化与特色的构建是一个由整体到部分、由价值到内容、由静到动的生成过程。从基本步骤上看,首先是要明确学校文化的主导价值观,学校文化特色的营造要根据学校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来设计和实施;然后理清“家底”,即梳理校史、校情,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化建设发展定位(这特别适合于老校、名校的学校文化建设);再来制定学校文化发展规划及阶段目标,绘就愿景与蓝图,凝聚和团结全校师生,形成学校凝聚力;最后进行实施与评价,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实现新的学校文化追求,促进学校文化的内部生成。
现代学校文化建设要根据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对复杂的社会文化进行选择、提炼和再创造,逐步生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这里教育理念的解读、明确的培养目标至关重要,而如何用具有个性化的教育理念来张扬学校的个性,来得到师生和社会的共同认可,如何根据培养目标形成富有特色又充分体现教育理念的校本课程,如何形成与学校追求的教育理念相吻合的管理文化等,只有对这一切经过深思熟虑的考量才能凝聚成学校独有的文化价值取向,才能突出学校的文化特色,彰显学校的个性形象,全面提高办学水平。
2、重视基础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关涉到物质、制度、行为和精神各个层面,基础文化建设要从课程文化资源开发、教师文化建设、学生文化建设、物质环境营造、规章制度构建等多方面积极主动地植入学校特色的文化内容。
——优化物质文化。一个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应当体现满足基本要求和突出个性化要求两个要素。“满足基本要求”是学校应当具备最起码的物质条件,“突出个性化要求”是指一个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要有自己的特色、特点和特征,而且要在外在环境上充分展现出来。此外,物质环境文化建设不仅仅是要关注物质形态的环境文化,更要关注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创设良好的育人软环境。比如,改善教师办公条件,优化学生学习环境,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应侧重于关注人们在选择、制作、安置这些物质时想些什么,有什么样的情感体验,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
——创新制度文化。制度文化不等同于制度,而是指人们制定、对待制度的思维方式与执行制度时的情感体验。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应当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从教职工是学校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个角度出发,起到教育人、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应当尽可能地规范健全,使之成为依法治校在学校里的具体实施范本。一方面要追求文本规章的合理与完善,另一方面,还要重视执行制度时的公平与公正。
——规范行为文化。学校一切的运作都要通过有组织的活动和师生的行为来实现。学校行为文化能促使师生体现规范的行为和态度,体现现代人所具备的行为习惯与风尚,彰显办学品味。作为学校文化的一个方面,学校行为文化是一所学校历史文化积淀在现阶段的显露,而作为学校文化“动态”的部分又是需要维护和可以塑造的。落实在管理层面上,它包括对道德行为、教学行为、活动行为、研究行为等的组织、监督和调控。要做到道德行为抓细节,教学行为抓常态,活动行为抓特色,研究行为抓校本。学校行为文化需要全体师生员工的参与和坚持才能传承和发扬,才能达到文化育人之境界。
——凝聚精神文化。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深层次体现形式,它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形成的为全部或部分师生员工所认同或接受的精神成果与文化理念,表现为学校风气、学校传统,以及教职员工的思维方式等,是学校整体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学校精神文化应从学校的教育实践、教师的教学实践、学生学习实践中提炼并与本校的办学特色相联系,让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参与学校文化的构建。明确了精神文化范围,就要丰富师生的精神文化内涵。在办学过程中不断增强三个意识:责任意识、传承意识和吸纳意识。
3、开展特色项目研究
打造学校文化特色,需要我们在重视基础文化建设的同时,从学校自身的传统与现实出发,开展特色项目研究。其实,从学校各自的实际出发,寻求形成学校文化特色,是每一个学校管理者不断探索的目标。学校文化特色的形成由于各自的历史不同,没有现成的、统一的模式可循。在大量同类型学校相互竞争的态势中,只有借鉴企业“错位经营”策略,避开同质化的交锋,在注重学校“本色”的基础上注重开发自我的特有能力,将学校品牌引入“无竞争空间”,建立起学校文化的战略个性,才能提升学校文化力,提高社会知名度,也才能更好地使社会公众建立起对学校的品牌认知与忠诚。学校的文化特色是在办学的实践中逐步积淀形成或显现出来的,因此需要学校管理者在学校历史发展中关注“生成”,积聚文化内涵,培育文化特色。同时要关注学校是否有体现办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课程特色的建设是一所学校特色的重中之重。特色项目、特色活动能否持久,很大程度上要看它是否已课程化。课程化是特色制度化的保证,只有这样特色才能持久、稳定。
四、几个需要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1、关注课程和教学文化
学校特色建设首先需要关注的是学校课程与教学的特色形成。教育最大的特色是在课程统领下的课堂教学的组织和生成,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载体,一切背离或淡化课堂教学的所谓特色都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学校文化建设如果不能够体现在课程与教学中,就依然是一种外在的、表层的、形式的、抽象的理念和哲学。只有当课程与教学充分体现了学校教育理念和教育哲学时,才是内化了的、落实了的、具体化的学校文化价值观,才能转化为学校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才能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和作用。所以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建设特色课程体系和特色教学文化。课程与教学的特色,既可以体现在课程实施的高水平上,也可以体现在课程与教学管理的高效益上,更鲜明地体现在学校课程开发上,需要学校努力构建具有校本化特征的课程设置和课程门类,努力形成由特定的课程与教学所造就的师生共性行为特征。
学校文化要着眼于学校的培养目标,围绕课程实施、课程管理和课程开发,进入课堂和学科,而不局限于短期性、突击性的所谓每年几次的“文化活动”和“文化节日”;使学校文化建设与每一个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联系在一起,与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形成教学品位和追求教学风格相结合,由此学校文化建设成为全体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常态性的学校生活。课程文化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校文化建设不再游离于学校日常教学活动之外,而成为教师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生存方式。
2、尊重传统,注重积淀与提升
——尊重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历史继承性,学校文化特色的形成不是一日之功,它是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由模糊到清晰、由尝试到自觉的文化积淀,凝聚了学校一代又一代师生的智慧和汗水。每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都有不同于其它学校的历史,必将积淀并衍生出属于自己的深厚的文化特色。它基于学校自身的历史文化底蕴,蕴涵着学校发展的机遇,学校管理者必须努力把握这种文化机遇,着力于重新发掘、梳理、发现学校的历史文化资源,并由此形成鲜明的学校特色。一所好的学校,一定是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一定能在历史的积淀中赢得良好的发展空间。而抛弃学校文化和传统,不断变换、人为打造、突击创新的所谓的学校特色,最终将导致学校价值观和方向感的失落,学校历史和文化记忆的遗忘,学校不可避免地趋向平庸,学校特色也会逐步消解。
[石中英:学校的历史文化传统是学校师生员工多年努力创造、探索和实践的产物,是构成学校软环境的主要部分,赋予学校与众不同的内涵和特色。学校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一定要有历史意识,重视对学校历史文化传统的梳理、分析和挖掘,积极继承学校历史文化传统中那些积极的价值原则,把它们作为激励和团结全体师生员工的情感纽带。]
——注重积淀与提升。学校文化特色的形成不能一蹴而就,要靠长期的积淀与传承。每所学校都不能指望在很短的时间内创建出自己的、优秀的学校文化。一所老校的学校文化是一代代教师和学生经过很长的历史积淀沉淀下来的,是通过不断筛选、凝聚传承发展过来的。同任何地区文化、时代文化一样,学校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不是建立在空中楼阁之上的,必须与传承的优秀文化统一起来。
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发展、积累的过程,是办学理念经过几代、甚至十几代人的不懈奋斗、追求,与时俱进,不断积累、充实、提炼、延续,不断升华的过程,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校文化的一部分,并变成师生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集体意识。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学校多年来形成的良好办学特色与办学理念要保持和发扬,同时要结合时代与区域特点,进行文化创新,这样学校的文化建设才会有生机与活力。
3、完善四项核心制度建设
我们一定要明确一个核心观念,我们所开展的区域学校文化建设研究是在现代学校制度的背景下进行的,要尤为关照“现代学校制度”这一背景因素。在项目研究第一阶段,政府层面主要开展了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教育教学督导、教育财政拨款、校长队伍考核与选拔这五大框架制度的设计;学校层面进行了学校章程、发展规划、形象设计、民主管理四项核心制度建设。按照项目推进步骤安排,2008.11—2009.5全区中小幼学校应完成现代学校文化建设四项必选项目设计并进行实施。所以,对我们所有的项目实验校而言,必须进一步完善四项核心制度建设。尤其是在当前背景下,国家、省市和地区都在制定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区教育工作会议也把制定闵行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作为本届政府的重点工作。因此,学校要关注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和现实要求,根据基础教育变革和发展趋势,树立中长期规划意识,着眼于整体、着眼于内涵、着眼于长期,做好学校发展规划,谋划文化发展战略,勾画学校发展的蓝图。

公益广告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