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城市景观设计-分享最新的景观设计案例

您现在的位置是:美城市景观设计 > 校园环境 >

校园环境

校本课程具体指的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1-06 17:47校园环境65次浏览
“校本课程”是一个外来语,最先出现于英、美等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在中国新课改的教育形势下,校本课程成为了新课改的重点。 校本课程: 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

“校本课程”是一个外来语,最先出现于英、美等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在中国新课改的教育形势下,校本课程成为了新课改的重点。



校本课程:


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在刘旭东、张宁娟和马丽等人编著的《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一书中指出,校本课程的出现在国际上有三种看法:其一认为,校本课程的历史几乎和学校教育的历史一样悠久,在古代时期学校的课程在较大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是由学校自己决定的,那时在课程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校本课程(这是从校本课程的存在形式来考察的);第二种看法认为校本课程的思想源自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认为校本课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民主决策的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这是从校本课程的思想产生来看的);最后一种观点认为,校本课程真正出现在1973年爱尔兰阿尔斯特丹大学召开的“校本课程开发”国际研讨会上(这是从校本课程概念的出现为依据的 )。

“诗香校园”手抄报内容

其实手抄报的内容不重要
“七二雄峰映朝霞, 如云游客赏春花。 风袅袅, 鹊喳喳, 
一轮红日照千家。” 
这不是某个作家的作品,而是武当山特区溜西门小学学生写的一首词。武当山特区溜西门小学把中华诗词引进课堂,列入课时计划,让师生在吟诵诗词美文的同时弘扬和继承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而开这先河的就是该校诗词专职教师吴文生,他率先在十堰市把中华诗词引进课堂,培养学生的诗兴,让课堂有诗意,给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中华诗词浸润学生的心田,启迪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情操。该校承传统文化之流脉,开课程改革之先声,一直在努力营造充满诗意的校园文化,并以此为主线,创建特色品牌学校,走成一条特色教育成功之路。 
 


用诗词开启智慧,让智慧点亮人生。“诗教”不仅是诗词教育,它的内涵也包括活泼和谐的诗意教学情景的营造:学校进行了“诗词进课堂”教研课题研究,并结合本校实际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成立了诗词校本教材编委会,诗词专职教师吴文生主编,诗词校本教材《小学生诗词联入门》编印成册,供教学使用。 
每周开设一节诗词课。学校三至五年级学生每周开设一节诗词课,由诗词专职教师吴文生主讲,诵读诗词经典,进行诗词创作。诗词专职老师吴文生除了教学生诗词写作技巧外,还会教学生相关的中华礼仪、以及历史中的诗词、对联典故。“我很喜欢诗词课,大家在一起写诗词,既能开动脑筋,也能增进友谊。”该校五年级的张静雯说。 
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要想让学生步入诗的殿堂,多读多背无疑是一条十分有效的捷径。溜西门小学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大量背诵千百年来广为传颂的名篇佳作,并持之以恒,养成习惯。现在有的学生已会背诵八九十首古诗词,有的已背诵了一百好几十首。学校经常进行诗词背诵大赛,以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同时,学校还要求学生背《三字经》,背《新四声对韵》;不仅背课文中的古诗词,还要求背课文中的精彩片段,不断增加其储存和积累,并且还专门编写了校本教材《诗词联入门》供教学使用,为诗词创作奠定坚实的语言文字基础。 
宋代诗人陆游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提高学生的诗词创作水平,仅仅依靠读、背、说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还要多写才行。溜西门小学在三至五年级每班每周开设一节诗词课,堂堂练习,从不间断。

公益广告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