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城市景观设计-分享最新的景观设计案例

您现在的位置是:美城市景观设计 > 景观活动 >

景观活动

清源山有什么风景名胜?

发布时间:2021-08-25 01:51景观活动280次浏览
清源山位于福建省泉州北郊,是闽中戴云山余脉,峰峦起伏,岩石遍布,盎然成趣,多处胜景天成,为泉州四大名山之一。清源山是泉州十八景之一,与泉州市山城相依,相互辉映,犹...

清源山位于福建省泉州北郊,是闽中戴云山余脉,峰峦起伏,岩石遍布,盎然成趣,多处胜景天成,为泉州四大名山之一。清源山是泉州十八景之一,与泉州市山城相依,相互辉映,犹如名城泉州的一颗璀璨明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清源洞是清源山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景点之一。清源洞位于清源山顶峰,系清源山三十六岩洞之首,时人称之为“第一洞天”。清源洞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有观空楼、佛祖殿、裴仙祠等建筑。 相传南宋绍兴年间,有裴道人因追赶一条伤害生灵的巨蟒到此,见巨蟒遁入洞中,遂覆以石,坐化于洞口,使巨蟒不能复出为祸,故此洞又名“裴仙洞”。洞顶岩石上山藤攀挂,古色苍然。 清源洞下方不远处,有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题刻。清源洞的左峰,也称东岩。其旁是遵岩,因唐代僧人可遵居此故名。可遵建有三塔,遗址尚存。 清源山属花岗岩地貌的山地丘陵,地势起伏、岩石突兀。地质结构是通过多次构造运动和岩体侵入所形成的,岩体外部呈黑褐色,岩层节理不发达,成土因质以坡积物居多,土壤为温润型;冬暖夏凉,气候温暖湿润。 百丈坪也称遵岩、星台岩。位于清源洞东南。明嘉靖初,少年王慎中曾在此读书,后登进士,为“嘉靖八才子”之首。明万历间,泉州太守姜志礼书“百丈坪”3个大字,十分壮观。 百丈坪坦平宽广,临风远眺,近山远水,无限空阔。晋水、洛江汇注东海,如双龙入海,气势非凡,每每红日东升,霞光万丈,气象万千,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老君造像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是我国道教石刻中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老君造像原先有一座高大的道观围护,规模宏伟的真君殿、北斗殿等道教建筑颇为壮观,后来道观被焚毁,老君岩便露天屹立,与大自然混为一体。 老君造像是我国现存最大、雕技最绝、年代最久的道教石雕造像。最令人喜爱的是,石刻老君的神态和蔼可亲,目光深邃而睿智,满脸笑容,豁达大度,平易近人,充满了一种温馨的人情味,一点也没有道貌岸然、威严凌厉的神仙架势。那襟怀坦荡,笑口常开的神情,让人感到可亲可近。 千手岩又名观音寺,它是因为供奉观音像而得名。千手岩处在清源山的左峰,寺宇红墙素瓦,显得格外清新。大殿正中靠后供奉的是宋代石雕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坐像,石像工艺精湛,惟妙惟肖,是清源山宋代石雕艺术佳作之一。 石像前的千手观音塑像慈眉善目,神态极佳。两旁壁上的十八罗汉画像,神态各异,有呼之欲出之感。千手岩寺中常年暮鼓晨钟,香火不绝,寺前苍松翠柏,峰石嶙峋,别有一番情趣。 弥陀岩是清源山的精华之一,这里有流泉飞瀑、古树名木和庙宇石刻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清澈的泉水从50米高的陡壁上泻落,在青石上飞珠溅玉,充满了诗情画意,把人间的凡尘俗念荡涤殆尽。 在瀑布旁的这一棵由古榕和重阳木合抱成一体,造型奇特的附生树,如情深意笃的“天侣”,故美其名曰:“天侣呈瑞”。看着它们如此亲密无间,如胶似漆,令人既惊叹又不由得浮想联翩,不少的文人墨客说它是陈三五娘留在故乡土地上的化身。 进入山门,只见飞瀑如练,从峭壁上凌空而下,卷起千堆雪,溅落万斛珠。弥陀岩的仿木石构石室,建于元顺帝年间。室内元代石雕阿弥陀佛立像,就天然崖壁雕琢而成,头结螺髻,足踏莲花,左手平胸,右手下垂,造型端庄大方,慈祥和善。 石室的上方,沿寻佛经拾级而上,在陡峭的石壁下,有清乾隆年间福建陆路提督马负书手书的“佛”字石刻,被誉之为闽海第一佛;著名书画家黄胄所书的“拜观”两字摩崖石刻,更是熠熠生辉,蔚为壮观。 石室前左侧的崖壁旁,有一巨石耸立,榕树攀升,古人镌有一啸台、云谷等石刻,人立其上,大有飘然欲仙之感。极目远眺,晋水逶逦,双塔凌空,古城新姿,尽收眼底。 石室的右下方大平台,是重建后的弥陀岩寺,寺中有大殿五观堂等,大殿为单檐歇山式建筑。殿内供奉阿弥陀佛、观音和大势至菩萨,为脱胎饰金佛像。 三世佛并排结跏趺坐于仰覆莲花座上,主像高些,左右两像稍低。佛像保存完好,皆为吐蕃式样:佛发螺鬓,上置宝严。 面相上宽下窄,双耳垂肩,肩宽腰细,均着袒右肩袈,并以袈裟一角搭于左肩上。衣纹用凸雕线条表示,虽历经沧桑而线条依然明显。石像均有圆形头光及身光。 中尊为释迦像,又称现在佛,主司现在的世界,其造像作触地印之魔相,一手向下抚地,一手向上。 左尊称为药师佛,即过去佛,主管过去的世界。他也是一手向下,一手向上,只是左掌托钵。 右尊叫弥陀佛,是未来佛,做施定印之禅定相,即双手交叠置于腹部。险要的地势,精湛的技术和迥异的形状,无不让每一个参观者啧啧称奇。 南台岩则如“空中楼阁”,巨石高耸,视野旷远,左挹大海,右带金溪,晋水横波,古城在抱,紫帽凌霄峙其前,东西两塔拜其下,是“山海大观”意境区中一处妙夺天工的奇景。 1952年在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弥陀岩西侧兴建“弘一大师之塔”,塔内安放着大师的舍利子。石塔建筑材料取材于驰名的泉州白花岗岩,经过精雕细作,使整座石塔具有闽南地方仿木石构的建筑特色,塔内顶部为蜘蛛结网的藻井仿木斗拱结构,层层叠起,以增大塔内的空间效果。 弘一大师舍利塔左侧摩崖上有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千古江山留胜迹,一林风月伴高僧”的石刻。右侧为曾任新加坡佛教总会主席广洽、广净法师舍利塔。 由于弘一大师在美术、金石、书法、音乐、佛学等方面的高深造诣,因此与太虚、印光并称为近代三大高僧。他流传在泉州的墨宝甚多,舍利塔前的“悲欣交集”系其生前最后遗墨。 清源天湖既是蓄水工程,更是景观工程。大坝雄伟壮观,水面波光粼粼,湖畔山峰林木倒映湖中,蓝天白云,湖光山色,交相辉映。 瑞像岩是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幽谷梵音”意境区内的主要景点之一。矗立在天柱峰上的瑞像岩石室,创建于宋元祜二年也就是1088年,初为木构,1483年间改为仿木石构建筑。 石室内的宋代石雕释迦瑞像,以天然崖璧雕琢而成,做立状。佛像庄严大方,端庄慈祥,雕工精湛,是我国古代建筑和佛教石雕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与天柱对峙的罗汉峰,怪石嶙峋,千姿百态,犹如一尊尊威武的罗汉,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构成“五百罗汉”朝释迦的神奇景观。 穿过石室左侧的崖洞,豁然开阔,只见3块巨石恰似3条大蟒蛇,伸头出洞,故谓“三蟒出洞”。古时在山崖的平台处,建有“望州亭”,可俯瞰古城胜景。崖璧上显眼的“忘归”石刻二字,道出了如此美妙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使人流连忘返。 灵山圣墓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兰教遗迹,在清源山风景名胜区灵山景区内。 据明代何乔远《闽书》记载,唐武德年间,穆罕默德遣四贤徒来华,一贤传教广州,二贤传教扬州,三贤沙仕谒,四贤传教泉州,卒葬灵山。 墓上刻伊斯兰教常用的“云月”图案或《古兰经》片段。墓前放有一天然巨石,风吹欲动,手推能晃,故称“风动石”,明代泉州知府周道光题刻“碧玉毬”3个大字。 碧霄岩分为上、下碧霄。从入口处仰视,碧空如线,又称“小有天”,洞旁的岩壁上刻有“透碧霄”3字。由洞口顺梯而下,便进入下碧霄。 这里有元代藏传佛教“三世佛、碧霄岩”石雕造像,南侧有“广钦老和尚塔院”,塔内安放着老和尚的舍利子。在塔院上方的摩崖上,雕刻有“广钦老和尚坐禅伏虎”浮雕,更具神奇的色彩。

公益广告5